認識閩南建築之美──走訪三峽清水祖師廟、三峽老街
計畫理念與目標:
「認識閩南建築之美」為主軸,透過實地走訪三峽清水祖師廟與三峽老街,結合本校課程教學,帶領學生親身接觸歷史建築與在地文化之美。活動設計強調「從美感中學文化、從文化中看見美感」,希望能落實藝術與人文素養的培養,並深化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同與理解。結合校內各領域教學內容,充實學生的實際知識與學習歷程,促進身心健全發展。活動以學生學習為核心,透過觀察、記憶、分析與判斷等歷程,提升學生多面向思考與感知美感的能力,進一步擴展其學習視野與文化素養。
美感教育融入說明:
透過對清水祖師廟中剪黏、石雕與木雕等細膩工藝的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美學的具體展現,並體會傳統藝術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與美感價值。三峽老街的建築風格與街區規劃,亦提供學生感知空間美感、材質質地與色彩搭配的機會。鼓勵學生從「看見之美」走向「理解之美」,進而養成主動欣賞文化資產、尊重多元族群的態度。
學生將透過比對三峽老街、鶯歌老街與銅鑼老街之異同,理解不同地區建築美感與文化意涵的差異性與獨特性,強化其對空間語彙與地域風格的敏感度。整體課程將藝術欣賞、美感判斷與文化省思相互交織,達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標。
預期效益:
- 增進教師與學生對本土文化、環境與人文特徵的理解與欣賞,培養保存、傳承與創新的觀念。
- 透過美感教育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建立對在地建築與文化藝術的審美素養。
- 培養教師的本土文化敏感度與問題意識,促進跨領域教學的整合與深化。
- 落實本土教育與多元文化理解,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與社會參與能力,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
教學成效檢核與省思:
- 讓師生了解三峽清水祖師廟是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與寺廟藝術的建築空間,感受其視覺藝術與宗教美學之交織。
- 引導師生反思客家建築與閩南建築在形式、美學與文化內涵上的異同,深化文化比較與欣賞能力。
- 鼓勵師生觀察、比較三峽老街、鶯歌老街、銅鑼老街的建築風格與街區特色,理解地域文化與空間設計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