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美栗原鄉

認識閩南建築之美──走訪三峽清水祖師廟、三峽老街
計畫理念與目標:
「認識閩南建築之美」為主軸,透過實地走訪三峽清水祖師廟與三峽老街,結合本校課程教學,帶領學生親身接觸歷史建築與在地文化之美。活動設計強調「從美感中學文化、從文化中看見美感」,希望能落實藝術與人文素養的培養,並深化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同與理解。結合校內各領域教學內容,充實學生的實際知識與學習歷程,促進身心健全發展。活動以學生學習為核心,透過觀察、記憶、分析與判斷等歷程,提升學生多面向思考與感知美感的能力,進一步擴展其學習視野與文化素養。

美感教育融入說明:
透過對清水祖師廟中剪黏、石雕與木雕等細膩工藝的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美學的具體展現,並體會傳統藝術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與美感價值。三峽老街的建築風格與街區規劃,亦提供學生感知空間美感、材質質地與色彩搭配的機會。鼓勵學生從「看見之美」走向「理解之美」,進而養成主動欣賞文化資產、尊重多元族群的態度。

學生將透過比對三峽老街、鶯歌老街與銅鑼老街之異同,理解不同地區建築美感與文化意涵的差異性與獨特性,強化其對空間語彙與地域風格的敏感度。整體課程將藝術欣賞、美感判斷與文化省思相互交織,達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標。

預期效益:
  1. 增進教師與學生對本土文化、環境與人文特徵的理解與欣賞,培養保存、傳承與創新的觀念。
  2. 透過美感教育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建立對在地建築與文化藝術的審美素養。
  3. 培養教師的本土文化敏感度與問題意識,促進跨領域教學的整合與深化。
  4. 落實本土教育與多元文化理解,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與社會參與能力,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

教學成效檢核與省思:
  1. 讓師生了解三峽清水祖師廟是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與寺廟藝術的建築空間,感受其視覺藝術與宗教美學之交織。
  2. 引導師生反思客家建築與閩南建築在形式、美學與文化內涵上的異同,深化文化比較與欣賞能力。
  3. 鼓勵師生觀察、比較三峽老街、鶯歌老街、銅鑼老街的建築風格與街區特色,理解地域文化與空間設計的多樣性。

整體而言,透過參訪本土文化場域,實踐結合美感教育、本土語文與文化探究的多元學習歷程,提升學生對文化、歷史、建築與藝術的綜合素養。

計畫名稱: 「羽」您相遇、「松」情畫意:落羽松秘境美感探索之旅

活動目標:
1.觀察與認識落羽松的四季變化:透過實地觀察落羽松,了解其植物特性與季節變化,並學習用感官細細體驗自然的色彩、形態與氣息。
2.探索中義村的地理與人文特色: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公館鄉中義村的自然地貌、人文風貌,培養對在地文化的親近與認同感。
3.運用多媒材記錄自然之美:鼓勵學生運用畫筆、攝影或自然素材創作,表現對落羽松與中義村自然景觀的觀察與感受,展現個人美感與創造力。
4.培養團隊合作與表達能力: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溝通與表達技巧,學習傾聽、分工與協作,共同完成觀察與創作任務。
5.培養尊重自然與生命的態度:藉由戶外學習與自然互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尊重生命的態度,並反思如何將這份心意實踐於生活中。
活動時間:114.5.1
活動地點: 苗栗縣公館鄉中義村落羽松秘境
活動流程與內容 (結合美感教育):
(一) 行前準備與引導
1.美的初探: 透過圖片、影片、繪本等素材,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落羽松的形態、顏色變化以及不同季節的美感。討論學生對美的感受與經驗。
2.秘境預覽: 介紹公館鄉中義村的地理位置與落羽松秘境的特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期待感。
3.觀察任務卡設計: 師生共同設計觀察任務卡,引導學生在戶外觀察落羽松的形狀、顏色、紋理、光影等細節,並加入引導美感體驗的問題,例如:「你覺得哪裡的顏色最吸引你?為什麼?」、「落落羽松的倒影像什麼?」「閉上眼睛,感受風吹過樹梢的聲音,你覺得像什麼旋律?」
4.媒材準備: 鼓勵學生攜帶畫筆、顏料、素描本、相機、平板電腦等記錄工具,也可準備收集自然素材的小袋子。
5.安全與禮儀宣導: 強調戶外活動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尊重自然、不亂丟垃圾、不攀折花木的行為規範。
(二) 戶外探索與美感體驗 (落羽松秘境)
1.感官漫步: 帶領學生放慢腳步,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細細感受落羽松秘境的氛圍。引導學生描述他們所觀察到的色彩、形狀、聲音、氣味和觸感。
2.「框」住美景: 讓學生利用雙手、紙板或相機鏡頭等作為「畫框」,尋找他們眼中最美的落羽松景象,並分享他們選擇的原因。
3.光影的遊戲: 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在落羽松上所產生的變化,以及在水面上的倒影所呈現的虛實之美。
4.色彩的交響曲: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落羽松葉片的顏色變化,以及與周圍環境色彩的搭配,感受大自然的調色盤。
5.形狀的變奏: 鼓勵學生觀察落羽松樹幹、枝條、葉片的各種形狀,並聯想生活中的事物,培養抽象思考能力。
6.自然素材創作: 鼓勵學生收集落下的葉片、小樹枝、種子等自然素材,進行簡單的拼貼、組合或裝置藝術創作,表現他們對落羽松秘境的美感印象。
7.寫生與速寫: 提供畫紙和畫筆,鼓勵學生將觀察到的落羽松美景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著重表現色彩、線條和構圖。
8.「詩」情畫意: 引導學生將他們對落羽松秘境的感受,以詩歌、散文或繪本故事等形式表達出來。
(三) 分享與交流
美的分享會: 讓學生分享他們在落羽松秘境的觀察記錄、藝術作品和感受。鼓勵學生用豐富的語言描述他們眼中的美。
「我的美感地圖」: 引導學生繪製「我的落羽松秘境美感地圖」,標示出讓他們印象深刻的美麗角落,並寫下感受。
團體創作: 鼓勵小組合作,利用收集到的自然素材或繪畫作品,共同創作一件與落羽松秘境相關的藝術作品。
美感回顧與反思: 帶領學生回顧今天的活動,討論他們對美的感受是否有所改變,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欣賞美。

走讀落羽松秘境

目前已有14張照片

參觀三峽祖師廟、三峽老街

目前已有17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