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學年度
111 學年度
112 學年度
漫遊金色中港溪
一、設計理念:變遷與文化表達
學校附近開了一間苗栗最美星巴克!金碧輝煌外觀竟然是以「金紙」為靈感?這間熟悉又陌生的星巴克建築,開展了本校城市美學「貓貍•印象」到「貓貍•故事」之門。一座城市的美,不光停留於冰冷的硬體建築,而是深入探討人與人之間的生活與互動,藉由親身感受城市的人文美,才能真正讓故事永久傳承,才能讓美學紮紮實實深耕。
結合校訂課程-美感探究,讓學生實地走訪頭份蘆竹湳、竹南番地30陳家古厝,漫遊中港溪的古建築、體驗中港溪的古人文,覺察家鄉的景觀、生態、文化活動及其自己與人們生活的關聯,進而鼓勵孩子們從實地踏查中蒐集客觀資料,進而學習整理脈絡後發現差異,分享對中港溪文化的在地認同與時代美感。
二、課程內涵:
(一)課程目標
能關心與覺察在地中港溪文化元素,探究其變遷,並運用行銷家鄉文化的精神呈現今昔金色中港溪的差異,進而以策展方式表達在地文化認同,欣賞今昔中港溪文化差異之美。
(二)學習內容
引導學生蒐集中港溪的相關資料,了解家鄉今昔的脈絡,認識家鄉歷史人文。接著帶領學生到頭份蘆竹湳、竹南番社30陳家古厝深入探索.實際體驗。接著用鏡頭記錄中港溪之美,運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呈現中港溪今昔驚奇亮眼的樣貌,進而推廣在地故事與在地認同。
三、課程規劃與教學流程:
(一)結合本校校訂課程—美感探究
五年級以ㄇㄟˋ「栗」吾縣—苗栗我最懂為軸心,從認識、熟悉到親近的過程中,能產生鄉土情懷。藉由分組活動,合作共好,培養合群、尊重、接納、同理的人文素養。透過在地文化的認識,建構在地情感與認同,進而行銷家鄉。六年級以「MIT」為主軸,關心與覺察生活環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提出使環境更美好的發想,並著手規劃解決方案,上台發表說明方案想法,依他人回饋作修正方案,運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學習擁抱失敗且勇於重新修正的生活態度。
(二)踏查蘆竹湳與番社30
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擔任走訪的講師,帶領學生從在地人的角度去走訪。
1.蘆竹湳:位在中港溪流域出海口右岸,是一個閩南聚落,早年在漢人未進入開發前地勢低窪、四處蘆竹叢生,因而得名。在苗栗石化工業區工
廠包圍下,蘆竹湳是北台灣最後一座三合院聚落群,卻能保留300年前的聚落模樣。邀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許書凡總幹事擔任走
讀講師。
2.番社30:苗栗地方文史專家共同書寫中港城中港為竹南舊地名,原為平埔族群道卡斯族聚居之地,史料紀錄「中港社」,清領時期大量漢人循中
港溪進入內陸開墾,約在道光年間沿射流溝築中港城,城內有多處地方信仰中心,移入的漢人與道卡斯族人聚落「蕃社」在城內比鄰而
居。邀請苗栗縣地方文史工作耆老黃鼎松老師、廖綺貞老師、吳正賢老師擔任「永恆的中港」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