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水圳承記憶.校歌述鄉情
以后庄校歌與隆恩圳為課程起點,串聯在地水文、人文與百年地景,讓孩子從歌聲與流域出發,認識家鄉的歷史與土地轉變。
✦ 二、光影入課堂.校園即畫布
以「光影」為主軸,結合視覺藝術與校訂課程,讓學生透過鏡頭觀察四季與空間美感,在步行中感受環境構圖,打造一所會說故事的校園。
✦ 三、攝影寫故事.藝術說社區
課程結合攝影實作與圖文創作,引導學生以個人視角記錄校園與社區影像,並將故事轉化為詩文、地圖、導覽與公共藝術牆,強化學生文化敘事力。
✦ 四、藝師共創作.社區共參與
攜手在地藝術家與社區耆老,融合藝術指導與文化田野,學生從拜訪、互動到再創,展現多元跨域成果,深化學校與社區共學共好的連結。
✦ 五、時光蟲洞展.作品活空間
成果以《時光蟲洞》攝影展為亮點,學生作品不只進入校園穿堂,更進駐青創基地,轉化為公共藝術,實踐「生活即美感、學習即展覽」的教育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