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學年度
111 學年度
112 學年度
課程內涵 |
課程目標(學習表現): 一、 結合海洋環境發展以廢棄重生的美學設計培養創意基礎,厚植解決問題能力,拓展學習視野。。 二、 能樂於參與各類藝術活動,探索自己的藝術興趣與能力,並展現欣賞國際禮儀。 三、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
||||||||||||||||||||||||||||||||||||||||||
學習內容: 一、水尾藝采: (一) 海漂美學:結合校訂課程,並融入環保議題,透過淨灘認識海漂廢棄物並透過創作讓廢棄物重生成為裝置藝術。 (二) 彩繪之美:將裝置藝術結合藝術設計以平面及立體方式交錯重新美化校園角落 二、越識未來: (一)國服之美:從越南國服製作過程認識國服及不同國情文化差異。 (二)歌謠之美:越南兒歌的學習,同時學習語言也認識同齡文化背景。 (三)越舞之美:延伸新住民語課程,進行越南歌舞訓練並於各縣市輔導團參訪場合進行表演,提升學童學習越南文化興趣。 |
|||||||||||||||||||||||||||||||||||||||||||
課程規劃與教學流程 |
|||||||||||||||||||||||||||||||||||||||||||
|
|||||||||||||||||||||||||||||||||||||||||||
|
|||||||||||||||||||||||||||||||||||||||||||
特色亮點 (描述苗栗在地特色城市美學) |
1. 結合在地特色-水尾海邊: 學生透過淨灘撿拾海漂廢棄物,將海漂廢棄物重生與藝術美感結合。 |
||||||||||||||||||||||||||||||||||||||||||
2. 彰顯在地特色資源「新住民」,融入校園藝術展演空間。 |
|||||||||||||||||||||||||||||||||||||||||||
學校周遭可運用之美學資源 |
1. 水尾社區 |
||||||||||||||||||||||||||||||||||||||||||
2. 秀水社區 |
|||||||||||||||||||||||||||||||||||||||||||
苗栗縣在地采風活動或藝文場館體驗規劃: |
|||||||||||||||||||||||||||||||||||||||||||
一、地點:苑裡山水居/假日之森/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二、體驗學習規劃: 1.海漂廢棄物發想實作: 體驗創造之美。 2.歌舞學習:安排學生前往新住民服務中心與縣內新住民協會分享學習心得。 |
|||||||||||||||||||||||||||||||||||||||||||
預期效益: 一、 讓學生對家鄉環境及在地特色有認同感,提升地方文化自信。 二、 鼓勵學生運用不同媒材,融入生活周遭既有素材,進行創作與學習。 三、 在地資源,延伸學校學習,強化與社區之鏈結。 四、 藉由師生團體合作,布置校園角落空間,深化學生對學校之愛護情感。 五、透過國服及歌舞練習,提升語言文化學習興趣 |
|||||||||||||||||||||||||||||||||||||||||||
教學預計研發成果: |
|||||||||||||||||||||||||||||||||||||||||||
一、 環保美學教案1件 二、 越南歌舞表演會3場。 三、 海漂裝置藝術作品1件。 四、 校園美感角落1處。 |
|||||||||||||||||||||||||||||||||||||||||||
(二)自我檢討與改進機制的設計: 1.成立教師工作坊: (1)成員:全校教師、參與藝文教學之外聘教師、社區在地藝文工作團體。 (2)目標: 1.能了解並認識社區環境與學校的連結性。 2.媒合本校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與社區學習組織,深化本校藝文教學。 3. 永續推動本校藝術與人文課程教學深耕計畫,發展在地特色美學,建立學校與社區共同發展 之認同,達成藝術教育願景。 2..自我檢討與改進機制 透過實作體驗課程之進行及活動期間進行滾動式工作會議,並以學校網頁進行分享 交流,並在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