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0 學年度
蕉埔國小 五湖國小 僑文國小 海寶國小 清安國小 文山國小 大同國小 藍田國小 談文國小 後龍國小 建功國小 苗栗國中 竹南國中 景山國小 汶水國小 卓蘭國小 三灣國小 西湖國中 信義國小 僑樂國小 造橋國中 六合國小 三灣國小 海寶國小 景山國小
2
111 學年度
蕉埔國小 三灣國小 九湖國小 清安國小 后庄國小 海寶國小 東興國小 溪洲國小 談文國小 苗栗國中 後龍國小 鶴岡國中 成功國小 汶水國小 竹南國中 卓蘭國小 蓬萊國小 新南國小 景山國小 山佳國小 文山國小 信義國小
3
112 學年度
蕉埔國小 九湖國小 清安國小 后庄國小 海寶國小 東興國小 大南國小 鶴岡國中 後龍國小 苗栗國中 三灣國小 卓蘭國小 汶水國小 新南國小 景山國小 山佳國小 西湖國中 溪洲國小 龍坑國小 文山國小 信義國小
卓蘭國小位於卓蘭鎮中心,創建於民國前6年,是一個跨越兩個世紀,歷史115年新舊交替的學校,詹氏家祠、峨崙廟及許多古厝、日治時代老街屋見證卓蘭地區的發展。卓蘭是一個水果之鄉,亦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小鎮,本校推展校訂特色課程時,即以此為核心理念之一,建構「生活美學」與「走讀卓蘭」課程,透過文本閱讀與地區踏察課程,走訪卓蘭地區歷史建築、峨崙廟,引領同學領略傳統建築之美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把玩藍色-傳統風情:
以在地文化為起點,藉由在地藝術家,帶領同學自客家傳統色彩美學-藍染,概念中創作作品,體會捕捉、把玩植物藍的絕美,將它定格於布匹裡,而形之於日常生活中,讓它流竄在化學合成與機械性充斥的現代生活叢林裡,勾起些許古典與記憶,呈現出些許拙樸與風雅。進而讓學子了解客家傳統藝術之美。
梨想生活、玩轉創意:
「走入農村,才能感受到農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來到卓蘭的社區。發現當地主要農產為梨子,以高接梨最多,高接梨是透過嫁接溫帶品種水梨在亞熱帶的母樹上,長成溫帶水梨,由於嫁接後的梨樹每年要重新接枝,因此農民往往連枝葉一併裁剪,如此就產生許多廢棄枝條。農村其實是很有可塑性的地方,不要受限既定想法,也許就會在意外的地方,為農村找到不一樣的路
從卓蘭第二屆馬拉松的贈品梨枝筆和雷雕杯墊,讓我們透過在地農業創生的發想,讓在地學子透過處理農業水梨廢枝,設計手做梨枝筆,結合雷雕木作,設計校園美學,進而了解在地精緻農業創價的意涵,孕育對家鄉產業未來創生前景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