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規劃
一、「拜訪守護神」:
參觀廟宇可以了解在地的宗教習俗、傳統工藝以及歷史背景,增加對在地文化的認識,
帶領學生從在地人的角度去踏查守護學校的土地公與義民廟。
二、「客家歌謠—尋我們的根」:
結合本土語言課程,透過歌謠讓學生了解在地的歷史和文化,增強對自己根源認識。
三、「教師增能 一起唱山歌」:
大家來唱山歌 傳唱與藝術美感饗宴。
四、「嬉遊四月八-燈籠教學」:
以慶典活動為主軸,透過探索相關的民俗習慣和慶祝方式,激發對在地文化和傳統的興趣。
五、 頭份游於藝-參觀苗北藝術中心與時光展
參觀藝術館及透過藝術家或畫家帶領學生賞析畫作,認識藝術家及畫裡呈現的風土民情,
增強學生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六、「社區展演—音樂成果發表」:
透過展演形式記錄與呈現地方特色、傳統技藝或歷史故事,有助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教育傳承。
七、「藝起玩國樂」及「琴弦上的歌謠」(即將舉辦)活動:
結合本校國樂特色,讓全校學生認識國樂與客家歌謠雖是文化中兩種獨特而珍貴的音樂形式,
透過活動設計,培養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