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美栗原鄉

紀錄景山珍貴故事--影景期盼 地方資源運用

本學期運用地方資源課程有四大課程,分別是「走進台三線——公路上的環境教育行動」、「景山虹窯——在地景點踏查 」、「社區果園——果園零廢棄」以及「社區雜貨店——水果大不同 」


(1)走進台三線——公路上的環境教育行動

本次課程由學生家長熱情牽線,邀請到交通部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的專業人員,帶領學生踏上台三線,展開一場結合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戶外學習旅程。活動地點就位於學生熟悉的生活範圍內,但透過專業導覽,孩子們第一次用全新的角度認識這條公路與周邊環境的連結。孩子們學習到原來在道路維護與建設的同時,也可以考慮如何與自然共存。課程後半段則轉為體驗式學習,學生實地操作、合作搭建動物的巢穴,展現出環境友善的具體行動。


(2)景山虹窯——地方文化資源踏查與社區地圖製作課程

本次課程運用本校周邊的在地文化資源,帶領學生踏查景山社區的重要地標——「景山虹窯」。虹窯由資深柴燒陶藝工作者劉永洪先生創立,是一座堅持以傳統柴燒方式創作陶藝的窯場。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家鄉的文化底蘊,我們安排了實地訪談與踏查課程,走入虹窯認識柴燒陶藝的技術與精神,也藉由與劉永洪老師的交流,了解他多年來推廣柴燒文化的初心與努力。學生們將此次踏查所學整合製作成社區導覽地圖,與師生及來訪的賓客分享虹窯的故事與景山的文化風貌


(3)社區果園——果園零廢棄探查與再利用實作課程

本次校訂課程特別設計了「果園零廢棄」探查與實作課程,結合地方資源與環境教育,讓學生了解在地果園的栽培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種類與可能的再利用方式。我們帶領學生實地走訪鄰近居民經營的果園,進行觀察與訪談,記錄果園日常運作下所產生的枝葉、果皮、包裝材料等各類農業廢棄物。孩子們透過討論與資料比對,思考這些廢棄物是否能透過分類、轉化而成為新資源,例如果皮製成酵素、枯枝轉作堆肥等。最終,學生們將觀察與創意轉化為實際的再利用作品,並於校訂課程成果發表時進行分享,展現出新的永續可能。


(4)社區雜貨店——水果大不同觀察活動

作為「水果之鄉」卓蘭的一份子,我們希望孩子能從小對家鄉的農業特產建立正確認識。因此在低年級的校訂課程中,帶領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認識各種市售水果製品與實際水果的差異。為了進一步觀察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我們帶著孩子走出教室,來到社區中的傳統雜貨店——阿保店。孩子們在貨架上尋找各種寫有「水果」字樣的商品,並記錄包裝資訊,回到教室後一一檢視成分,思考這些產品與水果本身的關係。透過這樣的實地踏查與比較,學生不僅增進了食品辨識能力,更對家鄉的真實水果與加工食品建立了初步的判斷與認識,也種下對家鄉農業文化的關注與好奇

走進台三線——公路上的環境教育行動

目前已有8張照片

社區雜貨店——水果大不同觀察活動

目前已有8張照片

社區果園——果園零廢棄探查與再利用實作課程

目前已有8張照片